2024 年 5 月 21 日晚,郯城银河初级中学的晚自习课间,14 岁的小杨随口用 “大力女侠” 和女同学开玩笑 —— 这本是两人常有的嬉闹方式,女同学也说自己并未生气。可当她的左拳猛地捣向小杨左胸后,悲剧瞬间发生:小杨捂着胸口蹲下,随即脸朝下栽倒在地,再也没能正常站起来。
 
最早发现情况的物理老师只是短暂停留、接了电话便离开,既未查看小杨状态,也未拨打 120。直到 4 分钟后,另一名老师被叫来掐人中,小杨才有了微弱的吸气反应。但老师们并未等待专业急救,而是直接将他抬上私家车送往医院,此时距离事发已过去 15 分钟。医院记录显示,小杨送达时意识不清、小便失禁,经 36 分钟抢救才恢复自主心率,49 分钟后恢复心跳,最终被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年多过去,曾经活泼的少年彻底变了模样。2025 年 9 月的出院记录冰冷地写着:四肢瘫痪、神志模糊、言语不能、吞咽困难…… 他大多数时间只能卧床,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截至 2025 年 3 月,303 天的治疗已花去 71 万元,而后续康复仍需巨额费用。
 
这场悲剧的责任认定历经波折。女同学家属称小杨有 “特异体质”,但法院采信的多家医院报告未发现相关疾病,最终驳回这一说法。鉴于学校在课间未安排人员巡视、事发后老师处置失当(未及时呼救、缺乏专业救助),且未拨打 120 急救,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学校承担 70% 责任,女同学(由监护人承担)承担 20% 责任,小杨自担 10%。即便学校上诉,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仍维持原判,认定校方责任比例 “依据充分、妥当”。
 
可胜诉的判决书,没能换来小杨急需的治疗费。女同学家庭早已破碎:父亲一级残疾,母亲三级精神残疾,全家靠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低保度日,仅能支付 1 万元,剩余 12 万元赔偿无力承担。更让家属崩溃的是保险赔付的变故:一审曾判保险公司直接支付 50 万元用于治疗,但二审改判为仅向小杨支付 5.6 万元,其余 44.6 万元返还学校 —— 那本是校方前期垫付的费用。
 
“借遍了亲戚朋友,筹款平台也只筹到 1.5 万,现在连有效的康复治疗都做不起。” 小杨家属的求助满是绝望。他们曾恳请学校先行垫付费用,却只得到 “服从法院判决,可起诉后续费用” 的回应。而根据医学常识,心脏骤停后的 4-6 分钟是黄金抢救期,延误救助和不当搬运都可能加重损伤,这更让家属难以接受校方的消极态度。
 
如今,小杨只能在家接受保守治疗,那些能改善病情的关键疗法,因缺钱被一再搁置。一场课间嬉闹酿成的悲剧,在司法定责后,却陷入了 “赢了官司救不了人” 的困境,留给这个家庭的,是无尽的煎熬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