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瓜达尼诺(Luca Guadagnino)执导的新版《美国精神病人》尚未开机,选角争议已席卷影坛。原版电影选角导演克里·巴登(Kerry Barden)近日公开质疑狮门影业的选角决策,认为凭借《猫王》崭露头角的奥斯汀·巴特勒(Austin Butler)“外形过于完美”,更适合饰演原版中由杰瑞德·莱托(Jared Leto)诠释的受害者保罗·艾伦,而非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曾塑造的恶魔华尔街精英帕特里克·贝特曼。
“美貌反成枷锁”?选角逻辑引发行业激辩
巴登向《好莱坞报道者》坦言:“我们当年选择莱托正是因他美得令人不安,这种特质能强化角色间扭曲的嫉妒与杀戮动机。巴特勒当然有演技深度,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贝特曼所需的‘空洞美感’。”此番言论暗指巴特勒的精致面孔恐削弱角色“优雅皮下藏癫狂”的反差,而这一特质恰是贝尔在2000年版本中封神的关键。
历史重演:从迪卡普里奥到巴特勒的“选角诅咒”
事实上,原版贝特曼的选角曾几近颠覆——导演玛丽·哈伦(Mary Harron)在2020年口述史中透露,彼时刚凭《泰坦尼克号》跻身顶流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制片方首选,但她坚持启用籍籍无名的贝尔:“全球少女的偶像怎能演绎割人头颅的变态?贝尔有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可塑性。”如今瓜达尼诺选择以《埃尔维斯》中颠覆形象的巴特勒重启经典,被视作一场豪赌。
新生代“暗黑野心”:库珀·科赫公开“抢角”
正当业界争论不休时,28岁新星库珀·科赫(Cooper Koch)——网飞热剧《怪物:梅嫩德斯兄弟》中埃里克的扮演者——向《好莱坞报道者》抛出战书:“我渴望挑战贝特曼!虽未演过连环杀手,但梅嫩德斯的经历让我理解扭曲的复杂性。”这番宣言为选角争议再添火药味。
经典重启:解构时代性还是消费怀旧?
原版《美国精神病人》以血腥寓言解构1980年代资本狂潮,贝特曼的“存在主义虚无”成为消费主义图腾。而瓜达尼诺版将设定于当代华尔街,如何以加密货币、网红经济等新语境重构“贝特曼综合征”,成为比选角更核心的命题。影评人普遍担忧,在“政治正确”高压下,新版或难以复刻原作锋利的社会批判。
美学实验VS商业考量 谁才是新世代“完美变态”?
巴特勒的古典气质与瓜达尼诺的视觉野心(参考《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感官美学)能否碰撞出新型态恶魔?抑或真如巴登所言,美貌终将消解角色的恐怖引力?答案需待2025年揭晓。但可确定的是,这场选角风暴已为影片赚足声量。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