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PT-5发布仅一周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于旧金山向媒体透露,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6已在开发中,且发布周期将较前代大幅缩短。这一罕见的产品路线图披露,展现了OpenAI对AI人格化与隐私安全的双重探索。

GPT-6核心突破:记忆能力与个性化革命

  • 动态适应:GPT-6将突破传统响应模式,通过记忆用户偏好、习惯与行为特征实现深度个性化调整;
  • 心理合作:OpenAI联合心理学家研发长期幸福感追踪系统,未来或公开用户情感数据;
  • 政策合规:模型将遵循特朗普政府行政命令,支持意识形态中立及用户自定义(如“超级觉醒”或“保守派”模式)。

GPT-5教训与隐私隐忧

  • 发布挫折:用户抱怨GPT-5“语气冷淡、实用性下降”,OpenAI已紧急推送“温暖化”音调更新;
  • 加密缺陷:阿尔特曼承认临时记忆功能未加密,敏感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加密方案“无时间表”;
  • 法律真空:医疗、法律咨询缺乏类似律师-客户特权保护,阿尔特曼呼吁建立AI建议法律责任框架。

未来愿景:从聊天机器人到脑机接口

  • 神经接口:阿尔特曼提出“思考即指令”概念,设想用户通过脑电波直接与ChatGPT交互;
  • 跨界探索:OpenAI同步布局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及数据中心效率优化;
  • 天花板预警:阿尔特曼直言“聊天功能已趋饱和”,未来改善空间有限甚至可能退化。

行业影响
GPT-6的个性化方向标志着AI从工具向伙伴的范式转移,但记忆功能引发的隐私与伦理争议可能招致全球监管收紧。而脑机接口的野心,预示OpenAI正从软件公司迈向软硬一体生态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