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来,风险投资公司一直在等待科技IPO市场的复苏。由于通胀飙升、利率上升以及欧美监管趋严,2022年初以来,科技公司上市和大型收购几乎陷入停滞。尽管断言寒冬已过为时尚早,但2025年上半年,尤其是6月份的数据,为硅谷投资者带来了久违的希望。
IPO活动显著回升
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6月共有5家科技公司上市,远高于1月至5月平均每月2家的水平。加密货币公司Circle成为其中的亮点——6月5日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目前市值达420亿美元,较发行价上涨六倍。这一表现部分得益于6月中旬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该法案为稳定币建立了联邦监管框架。
风投机构General Catalyst、Breyer Capital和Accel即便在IPO中减持,仍持有价值80亿美元的Circle股票。与此同时,设计软件公司Figma周二提交招股书,预计将使Greylock、Kleiner Perkins和红杉资本等早期投资者获利。Figma曾有望以200亿美元被Adobe收购,但交易在2023年底告吹,此次IPO备受市场关注。
AI与基础设施公司表现亮眼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商CoreWeave的表现同样提振市场信心。该公司3月底上市后,股价在5月飙升170%,6月再涨47%。早期风投公司Lerer Hippeau的管理合伙人Eric Hippeau表示:“这令人耳目一新,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虽然不确定能否持续,但非常鼓舞人心。”
流动性压力与“僵尸企业”隐忧
IPO长期以来是风投退出的重要渠道,但过去几年的低迷让投资者面临巨大压力。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美共有155家风投支持的企业上市,融资604亿美元,而2022年骤降至13家,2023年18家,2024年30家,合计融资仅133亿美元。
美国国家风投协会(NVCA)在2024年年鉴中指出,尽管去年退出价值增长34%至980亿美元,但仍比2021年峰值低87%,不到2017-20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报告警告称,流动性短缺可能导致“僵尸企业”激增——这些公司能维持运营,但缺乏明确的退出路径。
小规模IPO先行,巨头仍在观望
近期上市的公司多为估值中等的企业,如健康科技公司Hinge Health(估值35亿美元)、Omada Health(10亿美元)、在线交易平台eToro(50亿美元)和数字银行Chime(115亿美元)。相比之下,SpaceX、Stripe、Databricks等高估值私营公司仍按兵不动,而OpenAI和Anthropic则继续融资,暂无上市计划。
不过,风投机构透露,许多公司的财务指标已达到上市标准,正积极筹备IPO。FirstMark合伙人Rick Heitzmann表示:“IPO市场正在开放,风投界持谨慎乐观态度,我们正在为下一波上市潮做准备。”
二级市场与并购提供新出路
在传统IPO之外,二级市场交易(私募股权转让)日益活跃,为早期员工和投资者提供流动性。Meta上月以140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的交易成为典型案例,Accel、Index Ventures和Founders Fund等早期投资者有望从中获利超25亿美元。
政策与市场环境仍存变数
投资者希望美联储降息,并期待监管放松以提振IPO市场。路透社上周报道称,美国证交会(SEC)正考虑简化上市规则。普华永道美国IPO业务主管Mike Bellin预测,下半年IPO行业将更加多元化,制药和金融科技可能领跑。
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和关税问题仍可能阻碍复苏。Klarna和StubHub等公司已因不确定性推迟IPO计划。Heitzmann坦言:“前景尚不明朗,我们需要看到经济稳定增长,才能确信市场真正回暖。”
尽管近期IPO表现参差不齐——Hinge Health、Chime和eToro涨幅有限,Omada Health甚至下跌——但整体趋势已优于过去几年。Hippeau总结道:“隧道尽头终于出现了一丝光亮。”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