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二公开表示,英特尔等接受《CHIPS法案》资助的芯片企业应向美国政府出让股权,作为获取资金的交换条件。这一激进提议凸显特朗普政府对产业补贴政策的颠覆性调整,引发科技与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
政策转向:从无偿拨款到“资本换股权”
- 核心主张:卢特尼克在CNBC节目中强调,“拜登时期的无偿拨款应转为特朗普政府的股权交易”,美国政府需通过持股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 执行细节:政府持股将不涉及投票权与治理权,纯属财务投资;
- 范围扩展:该模式或推广至所有CHIPS法案受助企业,包括台积电(已获66亿美元)、三星等。
英特尔成焦点:股价单日暴涨7%
- 资本动作频出:继周一获软银20亿美元投资后,英特尔再因政策预期受资本追捧;
- 政府入股传闻:彭博社称白宫正讨论收购10%股份,若成行将成最大股东;
- 工厂建设调整:俄亥俄州“硅谷心脏地带”项目放缓,首厂推迟至203年投产。
地缘政治与产业博弈
- 技术自主诉求:特朗普政府强调减少对台积电、三星的依赖,要求英特尔等本土企业优先保障美国供应链;
- CEO人事风波:陈立武接任CEO后与特朗普会面,平息此前“与中国关联”的指控;
- CHIPS法案重构:2022年通过的530亿美元资助计划或被重新谈判,强调纳税人回报。
行业冲击波:芯片巨头的两难抉择
- 英特尔困境:代工业务尚未获关键客户,AI芯片领域落后英伟达;
- 企业回应:英特尔对股权提议暂不评论,台积电未回应置评请求;
- 市场分化:设备商应用材料、泛林集团股价下跌,反映对行业投资放缓担忧。
分析师解读:
“此举实为‘美国优先’的资本化呈现——政府既想保障供应链安全,又要从企业成功中分羹。但股权稀释可能挫伤私人投资热情。”
——Evercore ISI半导体分析师C.J. Muse
这场政策变革或将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企业需在获取资金与出让所有权间权衡,而国家资本的角色正从“赞助者”转向“合伙者”。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