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通过"真相社交"平台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入美国的品牌及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但已在美国启动生产设施建设的公司可获豁免。此举旨在推动制药制造业回流,但行业警告称可能引发成本上涨和供应链风险。

关税政策与国家安全调查双管齐下

此次关税决定基于4月启动的《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调查,该条款授权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特朗普政府近期已对机器人、工业机械及医疗设备启动类似调查,个人防护装备等医疗消耗品也可能被纳入加税清单。尽管欧盟和日本通过谈判暂获豁免,但行业特定关税将与现行国别关税叠加执行。

制药业强烈反对,警告患者利益或受损

主要药企普遍反对关税措施,礼来公司5月曾指出关税将"侵蚀创新与回流投资所需资本"。强生CEO杜阿托强调"零药品关税存在合理性",认为税收优惠比关税更能有效促进本土生产。卫生政策专家Leigh Purvis指出,仿制药企可能因利润压缩退出市场,加剧美国现有药品短缺问题。

本土化转型挑战重重,企业策略分化

BMO资本分析师Evan Seigerman指出,制药供应链复杂度远超消费电子业,回流生产需耗时数年。TD Cowen分析显示,礼来、艾伯维等美本土产能较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而诺华、罗氏等依赖国际工厂的企业面临更大压力。强生虽宣布55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但4月已计提4亿美元关税相关支出,反映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政策博弈持续,行业观望大选后走势

特朗普曾提出分阶段将关税提高至250%,但此次暂定100%。分析师认为多数企业可能采取观望态度,待11月大选结果明朗后再做长期决策。目前制药业同时面临定价政策改革与卫生部监管转向,关税叠加效应恐进一步挤压研发投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