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零售企业胖东来与抖音博主“柴怼怼”的纠纷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对网络名誉侵权问题的广泛关注。5月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媒体发文,痛斥柴怼怼长期捏造“胖东来靠玉石暴利收割高端客户”“组织水军造神”等不实言论,称其恶意攻击已对企业商誉及个人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表态若无法讨回公道,“宁愿关闭企业”。目前,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胖东来诉柴怼怼商业诋毁及名誉侵权案,抖音平台亦对涉事账号处以禁言及视频下架处罚。

博主碰瓷式营销遭反噬 平台重拳整治侵权乱象
据媒体梳理,自4月起,柴怼怼连续发布29条视频,针对胖东来玉石业务展开攻击,声称其“低成本进货,百倍暴利”,并暗指企业通过“造神”营销操纵舆论。然而,胖东来于4月8日公开玉石采购、销售数据及第三方检测报告,逐条驳斥不实指控。抖音平台5月4日发布公告称,经核查,柴怼怼相关言论“缺乏事实依据,涉嫌严重侵权”,已对其账号限制投稿一个月,并下架全部涉事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柴怼怼此前仅凭20余万粉丝在玉石垂直领域积累一定影响力,此次通过“碰瓷”知名企业实现流量跃升的动机明显。法律人士指出,其言论已构成《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的名誉侵权要件,若法院认定其存在主观恶意,或将面临赔偿、公开道歉等处罚。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专家呼吁平台强化治理
该事件折射出网络名誉侵权治理的长期痛点。评论员胡锡进指出,当前平台在处理商业诽谤时常陷“两难”:一方面需维护言论自由,另一方面需遏制谣言传播。他建议,平台应建立更高效的侵权投诉机制,对弱势方维权提供法律援助支持,避免“删帖难、诉讼累”导致受害者被迫沉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此案具有典型警示意义:“胖东来主动公开经营数据自证清白,为同类事件树起标杆;司法与平台联动惩戒侵权,则传递出‘网络非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

目前,公众对胖东来维权行动支持声高涨,超10万网友在抖音相关话题下留言声援。于东来5日再度发声:“感谢各界信任,胖东来将继续用透明经营回应质疑。”这场风波或将推动企业、平台与监管层共同探索网络空间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