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低成本航空公司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本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警告若无法迅速筹集新资金,公司可能无法在未来12个月内维持运营。这一消息距离其今年3月刚脱离破产保护仅过去五个月,引发市场对廉价航空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财务危机再现:现金短缺与债权人压力

精神航空在最新季度报告中坦言,尽管通过破产重组削减了7.95亿美元债务(转为股权),但当前面临多重挑战:

  • 需求疲软: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休闲旅行预订量低于预期,票价竞争激烈;

  • 流动性危机:信用卡处理商要求公司在12月31日前提供额外抵押品,否则将终止合作;

  • 违约风险:若未能满足债权人协议中的最低流动性要求,可能触发债务违约连锁反应。

公司正考虑出售飞机、房地产及机场登机口使用权以筹集资金,但承认“无法保证这些措施能确保持续经营”。

自救措施效果有限

为扭转颓势,精神航空已采取多项措施:

  • 成本削减:计划在秋季让270名飞行员无薪休假,并将140名机长降级为副驾驶;

  • 产品升级:推出“高端经济舱”吸引高消费旅客,但市场接受度尚待观察;

  • 资产变现:评估出售备用发动机及机场设施使用权。

然而,CEO戴夫·戴维斯(Dave Davis)在内部备忘录中坦言,审计机构要求的“持续经营警告”反映了公司亟需变革的现实。

行业背景:廉价航空困境加剧

精神航空的危机凸显了超低成本航空(ULCC)在当下市场中的生存挑战:

  • 消费趋势变化:后疫情时代,旅客偏好国际旅行及高端服务,削弱了以美国国内短途航线为主的精神航空竞争力;

  • 政策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旅行需求波动,进一步挤压利润;

  • 并购失败阴影:2024年与捷蓝航空(JetBlue)38亿美元的合并计划被反垄断机构否决,失去潜在救命稻草。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 股价暴跌:消息公布后,精神航空股价单日重挫40%,跌至约2.1美元;

  • 竞争对手受益: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等传统航司股价上涨,市场预期廉价座位减少将提升行业定价权;

  • 消费者影响:若精神航空大幅收缩,美国低价机票供给可能减少,尤其冲击移民家庭、学生等价格敏感群体。

分析师观点

“精神航空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了廉价航空在成本上升与需求转型下的结构性危机。即使短期获得资金,其商业模式仍需彻底重构。”——航空业咨询公司CAPA评论。

目前,精神航空仍正常运营并接受预订,但未来数月其资金筹措进展将决定能否避免二次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