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资者不断寻求低成本、高税收效率的工具以实现财务目标,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持续扩大。晨星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ETF净流入资金达540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同期总量。截至6月,市场新推出464只ETF,全年数量有望突破2024年700只的纪录。

尽管ETF为投资者带来诸多便利,金融专家仍指出,若使用不当,其优势可能转化为风险。佛罗里达博卡拉顿的注册理财规划师乔恩·乌林(Jon Ulin)表示:“ETF的兴起是好事,但便利性也可能导致自满。”以下是投资者在配置ETF前需警惕的三大常见陷阱:

陷阱一:忽视底层资产,误判投资范围

波士顿Claro Advisors的理财规划师贾里德·加涅(Jared Gagne)指出,许多投资者错误地认为“所有ETF都一样”,而未深入分析其底层资产。例如:

  • 宽基指数ETF(如跟踪标普500的基金)提供市场整体曝光;

  • 行业ETF集中于特定领域(如科技或能源);

  • 主题ETF追逐新兴趋势(如人工智能或元宇宙);

  • 杠杆ETF使用衍生工具放大收益与损失,风险较高。

加涅强调:“若不仔细辨别,投资者可能以为自己买了多元化产品,实则持有高度集中且风险巨大的资产。”

陷阱二:追逐过往业绩,忽视长期策略

根据历史回报盲目投资是另一常见误区。佛罗里达州HBKS Wealth Advisors的理财规划师迈克尔·洛夫利(Michael Lofley)表示,ETF选择需符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与时间规划,“追逐热点往往难以持续”。

乌林补充道,许多投资者在比特币、清洁能源等热门ETF上涨后跟风买入,但这些资产“下跌速度可能和上涨一样快”,短期波动性极高。

陷阱三:过度交易,侵蚀长期收益

ETF虽支持日内交易,但频繁操作可能适得其反。加涅指出:“ETF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和税效,但若被用作交易工具而非长期持有,反而可能削弱回报。”

晨星公司8月报告显示,在截至2024年的十年间,美国开放式基金和ETF投资者因不当择时交易,年均收益仅为7%,较基金本身8.2%的年化回报率低1.2个百分点。这一“投资者回报差距”凸显了过度交易的代价。

专家建议:理性配置,长期视角

专家一致认为,ETF是构建投资组合的高效工具,但成功使用需遵循以下原则:

  • 仔细研究ETF持仓、策略与风险特征;

  • 避免追涨杀跌,坚持与自身目标匹配的配置;

  • 减少频繁交易,发挥ETF的长期投资优势。

乌林总结道:“最大的错误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投资者如何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