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宣布与韩国达成"历史性"贸易协议,将对韩输美商品征收15%的统一关税,较此前威胁的25%大幅下调。该协议包含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计划,但两国对资金性质的表述存在明显分歧,引发市场关注。

协议核心条款

  • 关税调整:汽车等商品关税从原定25%降至15%,钢铁/铝/铜维持50%高关税
  • 能源采购:韩国同意购买1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及其他能源产品
  • 投资承诺:韩方设立3500亿美元基金,其中1500亿定向支持造船业合作

关键分歧点

  1. 资金性质
    • 特朗普称该基金"由美国拥有和控制"
    • 韩国总统李在明强调是"促进韩企进入美国市场"的产业基金
  2. 利润分配
    • 美商务部长称90%利润归美国
    • 韩方未确认此条款,此前日本类似协议已引发争议

战略意图解析

  • 美国方面
    • 兑现"美国优先"竞选承诺,2024年大选前兑现对盟友强硬贸易立场
    • 半导体、生物科技等关键产业获取亚洲技术资金
  • 韩国考量
    • 避免汽车等支柱产业受25%关税冲击(2023年对美出口汽车价值162亿美元)
    • 换取半导体等领域豁免更高关税

行业影响评估

  • 汽车业:现代、起亚等车企暂松口气,但15%关税仍较自贸协定税率(2.5%)显著提高
  • 造船业:韩国三大船企或将借1500亿基金扩大在美业务
  • 能源贸易:美国LNG出口商Cheniere Energy等或成主要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朗普政府两周内达成的第二项亚洲贸易协议。7月24日美日协议中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利润分配条款,已遭日本政府"根据实际贡献分配"的公开修正。分析人士认为,韩方可能采取类似模糊化处理。

韩国总统府透露,李在明将于8月中旬访美敲定细节。市场担忧,若双方无法弥合表述差异,可能重演2023年美韩芯片联盟协议后的执行僵局。截至发稿,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企未就投资计划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