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好莱坞各大制片厂一直试图将电子游戏巨大的经济成功和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大银幕的票房收益,但屡屡受挫。直到最近几年,这一局面才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和《我的世界》等影片创下票房纪录,以及《最后生还者》《辐射》等剧集获得热烈反响,基于游戏IP的内容正成为好莱坞新的投资焦点。
打破“改编魔咒”,游戏IP迎来黄金时代
“热门游戏改编过去常遭到强烈质疑并以创意失败告终,但最近的大片成功扭转了这一魔咒,”Fandango分析总监肖恩·罗宾斯表示。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艾丽西亚·里斯也指出:“电子游戏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不新鲜,但它们的销量确实在增长,而且越来越好。”
本周,派拉蒙宣布将开发《使命召唤》真人电影,并发行新的《街头霸王》改编电影。此外,《艾尔登法环》、《地狱潜者》、《地平线:零之曙光》和《塞尔达传说》等多部游戏改编电影正在开发中。电视方面,《古墓丽影》、《战神》、《质量效应》和《刺客信条》等改编项目也已在筹备。
从失败到成功:游戏改编电影的进化之路
第一部在影院上映的游戏改编电影是1993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该片在美国仅获得2090万美元票房,遭遇恶评。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游戏改编电影大多难以获得商业和口碑上的成功。
根据Comscore数据,1993年至2018年间,只有三部游戏改编电影在美国国内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2001年的《古墓丽影》、2016年的《愤怒的小鸟》和2018年的《狂暴巨兽》。更令人沮丧的是,没有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在烂番茄上获得“新鲜”认证(好评率60%以上)。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华纳兄弟的《大侦探皮卡丘》不仅在美国收获1.44亿美元票房,还获得68%的烂番茄好评率。随后,派拉蒙的《刺猬索尼克》系列获得巨大成功,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元,并为2023年的《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铺平了道路。
技术革新与创作者更迭推动质量提升
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的进步使得在数字空间中创建世界变得更加容易和逼真,让制作团队能更专注于角色发展和故事讲述,而非单纯的世界构建。
同时,玩着电子游戏长大的一代人如今已成为好莱坞的创作者。“我们和这些游戏一起长大,我们想赋予这些角色真实的情感弧线和故事,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索尼克》系列制片人托比·阿舍尔表示。
派拉蒙CEO大卫·埃里森在宣布《使命召唤》电影计划时也表达了类似情感:“作为《使命召唤》的终身粉丝,这真是梦想成真。”
吸引年轻观众,填补市场空白
美国娱乐软件协会估计,超过2.05亿美国人玩电子游戏,其中Alpha世代、Z世代和千禧一代玩家最为集中。这一庞大受众群体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巨大潜力。
Comscore高级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指出:“电子游戏改编电影代表着一个新的前沿,电影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寻找这类项目来填补超级英雄电影表现不稳定所留下的空白。”
分析师认为,游戏改编电影可能不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指数级增长,但会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群体,并培养他们成为更狂热的电影观众,同时取代那些缺乏观众吸引力的电影类型。
“如果电影制片厂和影院老板想要满足年轻观众的需求,电子游戏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潜力,”罗宾斯补充道,“然而,质量永远是王道,必须谨慎处理并倾听观众的声音。”
评论 ()